昊海生科:新型人工晶状体打破进口垄断 在研项目不乏重磅产品

益群网 2019-08-05 14:04:16

8月2日,中国生物医用材料领军企业上海昊海生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昊海生科,H股股票代码:06826.HK)发布2019年中期业绩。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1亿元,同比增长2.6%;受研发投入大幅增加影响,公司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13.7%,达1.83亿元;研发投入达5132万元,同比增长31.3%。

除了研发投入加大外,昊海生科也于上半年推出一款新型人工晶状体。据中期业绩披露,公司全资子公司河南宇宙研发、生产的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产品已于今年4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该新型人工晶状体是亲水性非球面折叠式人工晶状体领域的首个国产产品,也是目前亲水性人工晶状体领域唯一的国产产品,实现了该领域国产产品零的突破。

资料显示,昊海生科是一家应用生物医用材料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医疗器械和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专注于医用生物材料市场中四个快速增长的细分领域,覆盖眼科、骨科、医美、外科。依托科技创新与市场营销一体化的高效管理,公司已发展成为中国医用生物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并以发行H股方式于2015年4月3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打破国内人工晶状体市场进口垄断

分析人士表示,当前我国进口人工晶状体企业约有40家,而国产人工晶状体生产商主要是以昊海生科全资子公司河南宇宙、珠海艾格为代表的数家企业。国内人工晶状体市场主要为进口产品所占据,尤其在高端产品领域,国内生产商始终无法实现国产化替代。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国产人工晶状体生产商产品技术和质量相对落后、产业化生产能力匮乏,加之国产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价格战“硝烟弥漫”。反观国外企业,无论从规模和技术产业化效率上都显著高于国内生产商。

昊海生科新型人工晶状体的上市,不仅进一步提升国产人工晶状体品牌的技术层次,也标志着昊海生科在打破进口品牌垄断国内人工晶状体市场格局,实现人工晶状体国产化替代目标上又更近了一步。

目前,昊海生科旗下的多个人工晶状体品牌实现从PMMA硬性人工晶状体到可折叠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多层次产品覆盖,形成品牌差异化、技术差异化和价格差异化的良好产品定位互补,能够满足不同的临床应用需求。按人工晶状体的销售数量以及全国白内障手术实施例数推算,2018年昊海生科在中国人工晶状体市场的份额达到30%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6月,公司牵头申报的“新型人工晶状体及高端眼科植入材料的研发”项目成功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并于2017年12月正式启动。该项目基于中国人眼部大数据库完成适合国内患者的人工晶状体设计,旨在以优质、价格合理的国产化产品满足国人需求,降低民众医疗开支,并有助于实现高端人工晶状体设计、加工生产等技术的国产化,进一步增强公司人工晶状体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

在研项目不乏重磅产品

除了有望率先打破人工晶状体市场进口垄断的格局外,昊海生科还在多个领域突破进口技术垄断,乃至掌握国际领先水平的产品技术。公司独家产品医用几丁糖“力保希”是国内唯一以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的骨科关节腔粘弹补充剂,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玻尿酸产品“海薇”是国内首个被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单相交联注射用透明质酸钠凝胶;一类新药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rhEGF)“康合素”是国内唯一与人体天然氨基酸架构相同的表皮生长因子产品,也是国际第一个获得注册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产品。此外,公司还是国内少数能同时通过“鸡冠提取法”和“发酵法”进行透明质酸钠生产的企业。

在掌握多个领先产品及生产技术水平的同时,昊海生科也具备了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2014年,公司第一代玻尿酸产品“海薇”推广上市,上市后市场占有率持续提高,目前已经成为国产玻尿酸产品的领军品牌。

2017年,昊海生科又推出了具有较高动力粘度的、适合面部容量填充的第二代玻尿酸产品“姣兰”。两款产品在产品特点和功能方面形成差异化定位和互补式发展,其倡导的玻尿酸组合应用理念也让市场和消费者耳目一新。

在眼科方面,昊海生科也推出了多款新型产品。2016年,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高浓度眼科粘弹剂获得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加之此次新上市的新型人工晶状体,公司保持着平均每1-2年就推出一个产品的速度。分析人士表示,医药医械类企业研发周期普遍为3-5年乃至更长,昊海生科之所以能够不断快速推出新产品,得益于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日前,昊海生科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吴剑英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昊海生科将以产业并购整合与研发创新联动的方式,快速构建产业链和竞争力,并最终实现进口产品替代乃至超越。

目前,昊海生科全球拥有231名研发人员,占公司员工总数的17.34%。,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两个国家级研发平台,以及四个省部级技术及研发转化平台和一个上海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并已在中国、美国、英国建立一体化的联动研发体系,初步形成国际、国内一体化的研发布局。同时,公司主要在研项目超过30项,其中不乏角膜塑形镜、高端人工晶状体、创新型皮肤填充物等市场研究人士眼中的重磅在研产品。